教师集体备课指导意见(试行)

2018年11月02日 10:22  编辑:校办公室  核稿:   点击:[]

集体备课是在教学单位组织下,以教研室(课程组)为单位开展的研读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大纲),调研行业企业现状,钻研教材教法,分析教学对象,审定备课提纲,研究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等系列教学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凝聚团队精神,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备课质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现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组织形式

集体备课以教学单位组织为基础,以教研室(课程组)实施为主体,以教师全员参与为关键要素,采取教研室(课程组)集中备课与个人分散备课相结合,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校对集体备课予以指导、督促与保障。教学单位成立集体备课工作小组,制定本单位集体备课工作方案,检查、考评各教研室(课程组)集体备课实施情况;教研室(课程组)结合本室(组)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教师根据本人讲授课程,按照教研室(课程组)集体备课要的求,制定个人备课计划。

二、备课内容

集体备课重点是落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面向教学、生产和管理一线,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的新型师资和“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一)备教学内容。掌握所授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钻研吃透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掌握课程内容要点、重点、难点;了解与课程有关的“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及相关知识点、知识单元,钻研吃透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潜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适度拓展内容,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并推荐学习参考书,广泛搜集典型案例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二)备学情、学法。了解生源构成,清楚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先修课程情况,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自习情况、学习习惯;收集学生学习疑点、难点和对教学的意见,并能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习惯。

(三)备教法、教具。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编写教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注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抓住关键,科学合理教学内容。能够采取设问、质疑等方法激发学生明辨是非;采用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熟悉常用教学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选用上课演示教具和器材恰当;对演示性实验能亲自试做,精心设计,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置;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设计板书,合理使用、更新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备结构、进度。能够根据内容和要求,科学划分教学时数,合理安排章节讲授进程,内容安排紧凑,时间分配科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互动等安排适当,考核模式设计合理,符合课程目标,可行性与操作性较强。教案按照要求分章节编写,教学进度表填写认真,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表述规范。

(五)备需求、应用。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突出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在讲授课程中的体现,突出课程知识、情感、价值判断等在行业企业及职业岗位中的应用。

三、实施步骤

(一)明确任务,个人初备

任课教师根据本人承担教学任务,按照教研室(课程组)集体备课要求,制定个人备课计划,实施个人初备。个人初备要做到脑中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腹中有教材教参、心中有方式方法 、眼中有莘莘学子 、胸中有精益求精。

教学单位可根据情况以报告会、培训会、讲座等形式,向教师解读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知识,重点解读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大纲)、“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等内容,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

(二)实践调研,汲取素材

教师利用见习服务等实践机会了解行业、企业当前的现状、问题和下一步发展态势;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实际操作等情况;掌握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掌握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急需的知识、技能;汲取素材,加强实践教学,改进初备教案。教师教育课程教师要调研基础教育进行,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和对教师技能要求,掌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并融入教学内容。通识基础课教师要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结合所授课程进行改革。

(三)定期交流,不断更新

教研室(课程组)应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搭建相互交流平台。教师根据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调研中的感悟和反思,提出备课的思路、进展、疑问和困难,共同探讨教学改革,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交流新的认识。通过不断交流,教师对教案加以修改、提高,实践素材及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教案针对性、应用型得到。

(四)集体评议,修正教案

教师按照备课标准对教案修改后,提交教研室(课程组)评议。教研室(课程组)组织全体人员进行集体研讨、公开评议。不同性质课程、不同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集体评议形式。如:基础课程可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题;针对新教师备课可以采取说课或试教的形式。集体评议中,集思广益,鼓励教师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质疑,共同提高。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备课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二次备课,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编制个性化教案。

四、备课要求

集体备课是教师能力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单位都应切实落实,不走形式。

集体备课成果应以记录和教案形式体现。集体备课时,认真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作为过程性资料;集体备课最终形成教案,作为教师的职务作品,所在教学单位应以纸质、电子等形式专门存档,并作为教师参考、学习交流等重要资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