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8年11月02日 10:02  编辑:校办公室  核稿:   点击:[]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教师素养,掌握“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会研究”教师专业技能,胜任基础教育教学需要的新型师资。

二、培养规格

(一)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健全的身心素质的全面性人才;

(二)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具有教育思想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和教师技能娴熟的胜任中学教学的应用性人才;

(三)培养具有较强的反思与发展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发展性人才;

(四)培养具有初步的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校本资源开发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三、学科专业理论培养

贯彻落实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精神和要求,规范执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版),培养坚定的思想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完美的人文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初步的学科研究素质。

四、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一)教师专业技能体系

1、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师范生的基本功。包括语言文字技能(说普通话技能、口语表达技能、态势语表现技能、书写技能、常用文体写作技能)、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和沟通技能。

2、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师范生运用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听课评课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3、教育技能。教育工作是将教育理论知识、新课程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转化班级管理的行为方式,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育技能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集体教育技能、个体教育技能)和班队活动技能。

4、教学研究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学研究技能包括教育研究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

(二)技能培养课程体系

1、课程实践。为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都要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安排5至10个实践专题,主要模拟训练基本技能、教育与教学技能等。

2、课外实训。为突出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安排经典名著阅读指导、教师技能训练指导、技能比赛等课外实训环节,在“双导师”指导下,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专业实践周和实践教学小学期的机会,主要开展基本技能、教育与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活动。

3、专业实践。(1)认知见习。认知见习主要通过观摩教育影片、熟读经典名著、参观座谈和参与“基础教育大讲堂”活动等,认知与体验活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求。(2)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主要通过观摩教学、参与备课、参与班级管理和班队活动等,感知和体验教育活动的教师素养要求。(3)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主要在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指导下,指导学生备好课、上好课和育好人,培养学生“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的教育与教学技能。(4)教育研习。教育研习课题全部来自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在“双导师”共同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基础教育实践问题能力,培养学生“会研究、会开发”的教育教学研究技能。

(三)技能培养训练进程

1、专业认同与模仿阶段。旨在培养学生“乐教”及“懂教”素养。乐教是将专业意向与职业理想、职业情操的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开展爱教爱生的职业倾向教育,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意。懂教是引导学生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状况,重点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

主要开设:(1)开设《教师导论》、《教师礼仪》等课程;(2)开设“中外文学类、教育类经典名著评介”等评论;(3)开设“名师成长之路”、“基础教育大讲堂”等讲座;(5)开设基本技能训练等实训;(6)开设教育认知见习。

2、专业技能内化阶段。旨在强化学生“会教”素养,重点强化“学习、反思和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与训练,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与训练活动。

主要开设:(1)开设基本技能训练等实训;(2)开展模拟教学。组织开展听课、评课、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教学设计、微格教学等活动;(3)开展模拟教育活动。(4)开设教育见习。

3、专业成熟创新阶段。旨在锤炼学生“善教”素养,固化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研究技能,形成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活动和教研活动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教育教学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应变开拓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发展潜力。

主要开设:(1)开展教育实习。在组织教育实习的同时,举办演讲报告会或座谈会,促进学生反思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教师成长过程,分享心得,交流借鉴;(2)开设《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等课程;(3)开展教育研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模拟开展校本资源开发活动。

(四)教师素质与职业指导安排

实践

课程名称

学时

小学期

考核方式

指导单位

1

2

3

4

5

6

7

8

3

6

教师导论

20

25

考查

教师教育学院

教师礼仪

15

15

考查

教师教育学院

经典名著导读

60

30

30

阅读习得

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

主题(专题)

讲座

24

12

12

合作单位

语言表达技

能训练指导

80

20

20

20

20

演讲等

文学院

书写技能

训练指导

80

20

20

20

20

书法展等

艺术传媒学院

课程实践指导

(认知见习)

1W

1W

课程考核

学生所在学院合作单位

课程实践指导

(教育见习)

1W

1W

课程考核

学生所在学学院合作单位

教学技能

训练指导

1W

教案展

学生所在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技能

训练指导

1W

方案展

教师教育学院

教学技术

应用训练指导

20

20

课件设计

公计部

教育实习

12W

12W

实习报告

学生所在学院合作单位

陶行知教育

思想研究

20

20

研究报告

教师教育学院

教育研习

10W

10W

毕业论文

学生所在学院合作单位

校本资源开发模拟训练

1W

1W

教师教育学院、

学生所在学院

教师专业发展指导

2W

2W

教师教育学院、

学生所在学院

五、卓越培养保障措施

(一)培育创新型教学团队。进一步拓展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庐阳区政府校地合作领域,建立教师教育培养、培训综合改革试点区,吸纳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学校优秀教师,建设实训类课程的教学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学生教师专业技能指导与考核等,与院内师资形成良性互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培养、培训、研究、指导和服务的“五位一体”功能,推进“教师互进”,推动“行知计划”,创建品牌教学团队,研究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模块化教学为根基、以合作教育为抓手、以项目研究为依托、以多元化考核方法为手段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立教师技能训练室、普通话模拟测试室、三字训练室等实训场地;建立“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能训练工作坊”实践教学指导场地;积极推进与合肥市以及全省有地方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学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建立相对稳定教育实践基地。

(三)加强教学文件建设。制订教师教育类各门实践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指导文件;组织编写教师教育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讲义;制订“卓越教师”培养各类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文件。

关闭